起点笔趣阁 >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> 第155章 院士的考验

第155章 院士的考验

起点笔趣阁 www.qdbqg.com,最快更新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!

    时间过的很快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号,卢院士从沪上返回金大开会,会议结束之后,让陆舟去了一趟办公室。

    陆舟一进门,老人便看过来,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“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陆舟:“差不多了吧……还望教授手下留情。”

    卢院士:“差不多了?那行吧,我就随便考你两道题好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拉开抽屉,从里面抽出来一张a4纸,放在了桌子上面。

    “笔在这儿,拿过去写写?”

    陆舟接过了纸笔,看了眼上面的题目,眉头狠狠抽搐了下。

    说好的两道题,纸上分明写着三道题。

    而且说好的随便考考,在哪一道题都不像是容易的样子……

    卢院士笑着问:“怎么,看不懂?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,”陆舟笑了笑,看向题目,脸上浮现出思索的表情,“就是看上去,有点不太容易。”

    卢院士笑了笑没说话,翘起了二郎腿,等待着他动笔。

    不太容易?

    这要是容易了,那考得还有什么意思?

    怎么说他也是个院士,院士带的研究生,能和普通教授带的研究生一样吗?

    这些题目本来就不是给研究生做的,而是他招博士生的时候,拿去考察那些面试者的专业知识水平的。

    三道题能做出来两道,那便是合格了,三道题要是能做出来三道,那就可以说是优秀了。

    他自己带的四名博士生,都是能做出来三道题的水平。虽然考查的题目不相同,但层次却是差不多的。

    就在卢院士等待着陆舟动笔的时候,陆舟已经迅速将三道题都过了一遍,然后看向了第一题,也是对他来说最容易的一道题。

    第一题,考察的是群论。

    不过,考察的却不是数学上的群论,而是群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。

    由于“群论”这个数学分支是早在“量子力学”出现之前就由数学家独立创造的,不像“微积分”那样是由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共同创立的。因此、群论对于物理工作者来说是“舶来品”,学起来困难,用起来不顺手。

    不过对于“数学出生”,再入“数学物理”的陆舟来说,处理起来却并非那么的困难。

    【氢原子能级偶然简并的群论解释】

    题目很短,信息量却不小。

    氢原子的简并度高于一般原子的现象称为“偶然简并”。然而传统量子力学并无法解释偶然简并现象,一直到群论的引入才让这一现象得到理论上的解释。

    闭上眼睛,陆舟在脑中回忆着此前学到的量子力学知识,回忆着关于氢原子的一切。

    然后,用数学的方法建立模型……

    睁开双眼,陆舟深呼吸一口气,终于拿起笔,并在纸上写到。

    【令氢原子哈密顿算符为H=P2/2μ-Ze2/r……】

    【在库仑势情况下体系存在一个龙格-楞次矢量,记为M’=……】

    【群Casimir算子的本征值C=……】

    【……】

    看到陆舟做题的速度,卢院士的眉毛微微挑了挑。

    他本来以为陆舟在这道题上至少也得花个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去思考,没想到他已经动笔了。

    而且,思路完全正确。

    本来他还打算在陆舟想不出来的时候提上两嘴,不过现在看来,是不用了。

    【对于能级E(n+1)与量子数(n、1)有关简并度为Σ2(l+1)=n2……】

    看到答案,卢院士心中默默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第一题,正确!

    并没有注意去看卢院士脸上的表情,陆舟继续向下一道题投去了专注的视线。

    第二道题,是关于量子场论中狄拉克空穴理论的一些问题,考察的是对狄拉克方程的理解和一些关于场论的理论知识。

    这种纯理论知识,对于陆舟来说没什么难度,在药物引导的专注状态下,看进去了的东西基本是不会忘记的。

    对于他而言,相比起需要稍微想一会儿的第一题来说,这是一道送分题。

    没有停留,陆舟很快动笔,用论述性的语言解答了题目中提出的各种理论性问题。

    看到陆舟做出了这道题,卢院士的脸上浮现了一丝欣慰的笑容。

    不错,他确实没看走眼。

    这小子是个研究理论物理的好苗子,以他现在展现出来的天赋,甚至比他带的四个博士生,更有希望继承他的衣钵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学校已经给他制定了通向更高平台的人才培养计划,他甚至想过,干脆让他在自己这儿直博算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他也就是这么想一想,去更高的平台上汲取科研养分,他也是支持的。

    解决了第二道题,陆舟继续看向了第三道题。

    然而在看到第三道题的时候,他愣了下。

    第三道题,是一道关于“弦论”的题目。

    所谓弦理论,主要试图解决表面上的不兼容的两个主要物理学理论,即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之间的矛盾,并欲创造的描述整个宇宙的“万物理论”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大一统理论”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个理论的发现,还和数学有着不小的的渊源。

    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的维内奇诺,本来是想找到描述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的数学公式,结果在一本老旧的数学书里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欧拉公式,并意外地发现这公式能够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强作用力。

    这听起来很像是武侠小说里面的情节,但事实就是如此的巧合。

    就在这样的巧合之下,弦理论的雏形便诞生了。

    包括后来的波色弦理论、超弦理论,以及著名的爱德华·威滕提出的“一统江湖”的M理论,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。

    建立一个描述宇宙万物的“大一统公式”,这几乎是理论物理学的终极目标。

    然而比较尴尬的是,国内的弦理论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。

    凝聚态物理本身就站在理论物理学的对立面暂且不说,理论物理学界似乎也不太愿接纳这个“数学怪胎”。

    甚至包括国内理论物理学的泰斗,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杨老先生,便表示过对弦论不以为然的观点。反倒是国内的数学界,对弦论持接纳、开放的态度。比如邱老先生,就跨界给弦理论“点赞”过。

    然而让陆舟有些琢磨不透的是,这第三道题考查的不是弦论的知识点,而是问自己对弦论的看法。

    看法?

    对理论的看法?还是对理论发展的看法?

    这是一道主观题吗?

    笔尖在纸上停了很久,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一关的陆舟,一时间有些迷了。